迁安市公共文化“五着力”促共建共享

2019-10-18 09:39:14 来源:迁安报社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近年来,迁安市委、市政府坚持“五个着力”,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全力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实现了公共文化设备现代化、服务均等化、活动普惠化、惠民常态化、共享最大化。截至目前,迁安市已先后成功创建了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正待验收。

着力补短板  设备现代化

迁安市注重补短板,在基层建设了一批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镇乡配备了笔记本电脑、高清数字化终端、高清摄像机、数字投影仪等高端数字化设备,开通了50兆网络专线。为村级文化活动室配备了投影仪、电脑、流动放映机、流动音箱,完善了村级的接收和流动服务功能,老百姓田间地头都可以利用流动性文化设备开展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

着力强阵地  服务均等化

迁安市实施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一是做强了图书馆总馆。为图书馆配备了自助借还机、自助办证机,提供自动化服务,建设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全天候”服务。加强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在馆内纸质图书80%实现了数字化的基础上,购买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字资源,丰富了图书报刊资源的供给;建设了移动图书馆,免费为读者提供手机终端阅读服务,实现了“人人手机可阅读、台台电脑能品书”。

着力树品牌  活动普惠化

迁安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群众文化需求,实施了“两动两静”带动工程,采取海选在基层、复赛分区进行、决赛在市区的形式,带动乡镇棋类、乒乓球、书画展览、迁安好声音等文体活动开展;采取“分散练习,集中展示”的形式,组织开展了“城乡联动·康乐同行”大型文体活动,使地秧歌、威风锣鼓、广场舞、等文化活动项目与体育健身项目有效结合,成千上万人的大型活动可以召之即来,在全社会掀起了文体活动热潮;“魅力水城之夜”群众文化展演是迁安连续举办15年的品牌文体活动,每届历时3个多月、演出50余场,演出单位均为基层单位,演出节目都是基层群众的作品,受惠群众近百万人次,荣获“唐山市县域品牌文化活动”。

着力拓方式  惠民常态化

迁安市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基层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了文化惠民常态化。自2014年开始实施文化惠民演出工程,市政府按照“以需定供”的服务方式,向社会演艺团体购买文化惠民演出150场,按照演出辐射半径在全市建立了148个演出点,将接地气的文艺节目送至群众家门口,受到群众的欢迎。2015年起举办的中国·迁安国际万人徒步大会和中国·迁安国际山地越野马拉松赛也是按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举办的重大活动赛事,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着力提效能  共享最大化

迁安市的公共文化建设实现了四个共建共享,且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一是全市图书、报刊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按照迁安市城乡发展规划,将农家书屋图书资源纳入全市图书报刊资源整合中来,除城市规划保留村保留农家书屋外,其余村农家书屋图书并入农村社区或所属镇乡图书馆分馆管理使用,经过统一加工整理,参与全市大流通。二是人才队伍实现共建共享。实施了人员下派制,将市级中心的业务骨干下派到镇乡中心,担任镇乡文图分馆副馆长,指导开展业务工作;将各镇乡成人教育学校师资力量纳入镇乡文化服务中心统筹使用、共建共享;合理配置“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志愿者和公益性岗位人员从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服务工作;与“党员活动日”等相结合,全市党员干部实行每年16小时志愿服务,进社区、下农村开展文化志愿服务。三是民办资源与公办资源共建共享。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迁安九江奥体中心、春瑞书院、古泥艺术馆、等一批民办文化机构也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全市秧歌协会、皮影协会、书法研究会等20余个社团组织,20余个专业文艺团体,450多个业余文体组织,对迁安市公共文化服务起到了有力的补充作用。(陈秀丽)

来源:迁安报社
责任编辑:靳庆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